人文的教育

人文國中小親師團隊於2018年由教師周樂生代表爭取委辦本校,並以「教師辦學,家長助學」為號招於當年成立親師生後援單位。本校經營團隊秉承人文展賦教育基金會 楊文貴教授帶領人文國中小所發展出本土獨特的「人文展賦教育模式」,將持續推動實驗教育。

人文教育目標

*實踐阿德勒理論學校,本於人類發展信念與人本主義思想。

*成為多元文化素養的世界公民。

*以培養完整的人取代只培養學科技能,以鼓勵引導取代獎懲制度,以學生成長評量取代常模比較,以質性評量取代分數。

具體願景

*成就每一個孩子

*營造友善的環境讓孩子可以安心的成長。

*讓孩子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讓每一個孩子皆能適性選擇全世界的大學的機會。

阿德勒心理學與生存動力觀

人文展賦教育是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教育理念,並在過去十多年來實行於人文國中小的教育現場上,累積了非常多的教案與實務經驗,可說是台灣第一所實踐阿德勒理論的學校。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所有人類都是社會動物,都希望在社會互動中讓自己變得更好,進而創造自我價值。應用在教育場域裡,所謂的「真正的兒童本位」亦即在孩子的需求以及成人的需求之間,應維持一種類似阿德勒論點中「橫向關係」的平衡及尊重,並非其中一方完全忽略自己的需求去配合另一方,以免造成教養者或教育者的權威或孩子過度被竉溺的嬌縱,此時真正的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及其相對應的發展任務階段,進而因應與處置,稱之為真正的兒童本位。

傳統「教學者本位」的教育,容易將本校課程理論、架構與內容,誤解誤讀「適性」的說法,以為適性教學或孩子喜歡什麼就給予什麼,因此將「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任務階段」做出詳細的定義及說明,並賦義為「生存動力觀」,以下概略以表格說明「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任務階段」在生存動力觀點下的三大時期。

生存動力觀(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任務階段)教育模組人文階段性發展任務班群名程
0至5歲動能奠基期優幼階段優化性格結構、拓展感官潛能娃娃國
5歲至11歲自體茁壯期玩學階段調育健康性格、豐富生活經驗、啟迪多元智慧玩學班群
11歲到18歲社會聯結期行動階段探索世界、建構自我、調和身心、育成公民行動班群
18歲以上學用合一、真愛追尋、生命創價、性靈修悟

 

 

 

 

 

 

 

階段性發展任務

本校依照人文展賦教育理論,以階段化教育任務(下表)進行課程編排設計,透過人文教師長年課程發展與實務經驗將理論落實(下圖)。學生在學習安排上不是依照教師進度或課程目標進行,而是在主題統整課程、家族活動、天賦探索、工具學科的歷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任務。就好像年輕人在一次次的失戀中學會愛的真諦,或社會新鮮人在職場中磨練出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沒有人能打分數或是規定完成日期。

表一,人文展賦教育的階段化教育任務

年齡主軸教育任務
18-26+天賦開展學用合一;真愛追尋;生命創價;性靈修悟
11-18行動探索世界;建構自我;調和身心;育成公民
5-11玩學豐富生活經驗;啟迪多元智慧;調育健康性格
0-5優幼優化性格結構;拓展感官潛能

 

圖─,階段化教育任務的落實

  • 玩學階段將四個目標(多元智能,經驗知識與技能,生活經驗,健康性格)依照向度發展,隨著年齡,逐步擴大範圍(從自我→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世界)。
  • 有「多元智能」的開發,才能有行動階段與天賦開展階段的「全人全方位發展」
  • 有豐富的「經驗知識與技能」才能有內化的「抽象認知與學科素養」。在沒有生活經驗做基底,直接學習抽象認知與學科時,則會不知其所以然,不曉得為何需要學習這些,而殊不知抽象認知早已從生活經驗中體認而出。
  • 「擴展生活經驗」擁有家庭天賦後擴展到國家民族天賦,才能進一步走到世界舞台成為世界的公民。
  • 有「健康性格/優質人際」才能同理他人、尊重差異,朝向真正的「公民素養,建構自我,成人成己」。

十年結晶的主題統整課程

人文在做的是一個主題統整課程,是包含:民族文化天賦、混齡編班教學、生活經驗探索、多元智能發展、感官感覺發展,而上述五項基底在國小時期建構後,才能在國中部再往上發展多元文化探索、多元公民素養、健康性格、適性素養教育甚至是天賦開展。

這麼一個龐大複雜又完備的課程系統,需要資深教師的持續發展與累積、各種多元天賦素養教師的襄助,才能擁有深厚底蘊的課程內涵,而非空有形式與教具教材。我們期望課程系統就像是人文的親師生能持續成長發光發熱,既不自滿於現狀能有機發展,又能穩定實踐讓學生享受均等優質的教育。

全日制與行動學習

「全日制」: 人文的課程系統需要運用到週一到週五全日的時間,放學後、週六日再配合家長的家庭教育方能完整,故除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提供的時數外,本校主動提供一、二年級週一~四下午,三、四年級週一、二、三下午,五、六年級週三下午的全日制,使學生全日都能以四大課程系統貫串,不會發生家長無法照顧而讓學生轉由他人照顧的情況。全日制的內容以延伸性格培育與天賦開展課程為主,輔助強化主題統整課程與工具學科課程的學習,但不以課業加強或補習性質為內容。

「行動學習」課程: 因應學生發展的需求,社會連結階段所需要探索的範圍逐步加大,階段時階段性教育任務與108課綱均強調學習與生活的結合,學習範圍加深加廣不只侷限在上課時間與教室中,從四五班群的三天兩夜,到九年級的十四天十三夜;從上課相處的朋友到要一起食衣住行的夥伴,從學習、玩樂的同學,到了解彼此弱項、彼此接納、支持的夥伴;從教室上課到東南亞的國家了解他國的社會現況等等,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覺)」,並藉由反思來找出答案,而非等待老師給予固定的知識與答案。本課程規劃強調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故在真實社會場域中進行,因此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課程內容,而是讓社會變成學習的資源,由教師帶領學生與社會互動,發展出自己的知識系統、回應社會的能力、與人生態度。是故「行動學習課程」並非只是單純的校外教學,而是包含充分的行前準備課程與工作、行動中的探索與學習、行動後的研究發表與反思。青少年階段以後因為主要影響者從家庭轉移到同儕,因此由成年人引導,與同伴建立深度團隊合作,共同學習探索新事物,是行動學習課程中發展人際與公民素養的主軸;本課程由學生自由選擇參加,設計上以主題統整課程方式增強學習成效而不影響工具學科課程的進度。